金属材料中常见的组织金相图
金相百科 2024-07-31

铁素体:
属 bcc 结构,呈等轴多边形晶粒分布。铁素体软而韧,硬度为 30~100HB。
在碳钢中它是碳在 α-Fc中的固溶体;在合金钢中,则是碳和合金元素在 a-Fc 中的固溶体。碳在 α-Fe 中的溶解量很低,在 AC1温度,碳的最大溶解量为 0.0218%,但随温度下降的溶解度则降至 0.0084%,因而在缓冷条件下铁素体晶界处会出现三次渗碳体。随钢中碳含量增加,铁素体量相对减少,珠光体量增加,此时铁素体则是网络状和月牙状。

 

渗碳体:
是铁和碳的化合物,Fe3C.其含碳量为 6.69%, 在合金中形成(Fe,M)3C,渗碳体硬而脆,硬度为 800HB。在钢中常呈网络状、半网状、片状、针片状和粒状分布。

从左往右,依次为:
1、针状渗碳体 200X魏氏组织
2、网状、粒状、三次渗碳体 500X
3、粒状渗碳体 500X


珠光体:
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它是钢的共析转变产物,其形态是铁素体和渗碳体彼此相间形如指纹,呈层状排列。按碳化物分布形态又可分为片状珠光体和球状珠光体二种。片状珠光体又可分为粗片状、中片状和细片状三种。

球状珠光体是经球化退火获得,渗碳体成球粒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渗碳体球粒大小,取决于球化退火工艺,特别是冷却速度。球状珠光体可分为粗球状、球状和细球状和点状四种珠光体。

 

贝氏体:
是钢的奥氏体在珠光体转变区以下,Ms点以上的中温区转变的产物。它也是铁素体与渗碳体两相组织的机械混合物,但形态多变,不像珠光体那样呈层状排列。从形状特征来看,可特贝氏体分为羽毛状、针状和粒状三类。
1、上贝氏体特征是:条状铁素体大体平行排列,其间分布有与铁素体针轴平行的细条状(或细短杆状)渗碳体,呈羽毛状。

2、下贝氏体呈细针片状,有一定取向,较淬火马氏体易受侵蚀,极似回火马氏体,在光镜下极难区别,在电镜下极易区分:在针状铁素体内沉淀有碳化物,且其排列取向与铁素体片的长轴成 55~60度,下贝氏体内不含卒晶,有较多的位错。

3、粒状贝氏体:外形相当于多边形的铁素体,内有许多不规则小岛状的组织。
当钢的奥氏体冷至稍高于上贝氏体形成温度时,析出铁素体有一部分碳原子从铁素体并通过铁素体/奥氏体相界迁移到奥氏体内,使奥氏体不均匀富碳,从而使奥氏体向铁素体的转变被抑制。这些奥氏体区域一般型如孤岛,呈粒状或长条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在连续冷却过程中,根据奥氏体的成分及冷却条件,粒贝内的奥氏体可以发生如下几种变化。

(1)可以全部或部分分解为铁素体和碳化物。在电镜下可见到弥散多向分布的粒状、杆状或小块状碳化物。
(2)可能部分转变为马氏体,在光镜下呈综黄色。
(3)仍保持富碳奥氏体。

 

奥氏体
在碳钢(或合金钢)中,奥氏体是碳(和合金元素)固溶于 y-Fe的固溶体,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它是高温相。在碳素或合金结构钢中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转变为其他相。只有在高碳钢和渗碳钢渗碳高温淬火后奥氏体才能残留在马氏体的间隙中存在,不易受侵蚀呈白色。

 

联系我们
  • 400-099-7576
  • 021-34686739
  • 021-34320902
  • 13472638080 徐经理
  • 中国 上海青浦 崧秋路299号3楼
扫描二维码 咨询随时知
  • 企业微信

  • 个人微信

网站图片版权归属©2019 川禾Truer. 无允许不得转载 版权说明归©2019 川禾Truer. 沪ICP备15008096号-1

TOP